@NWUers,还记得高考前奋斗的日子吗?
今天,2022年高考正式开考
千万学子走向考场,开启这场盛大的奔赴
既是倾力一“战”,也是人生一“站”
时光的列车悄然驶向岁月深处
停留在独一无二的高考记忆里
跟“官微菌”一起踏上回忆之旅
重温那段难忘的青春岁月吧!
桑榆非晚,柠月如风
时光机带我们穿越回许多年前
他们的高考岁月
是青春的转折点
高考终章,人生序章
1978年,对于我们来说,是改变命运的一年。
忘不了那个月色朦胧的夜晚,露天电影放映的是戏曲片《野猪林》,隐约听到有人说街上红榜出来了。我悄悄地离开人群,跑到沙河子街道。月色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高高地排在最前边。
忘不了那个暖融融的下午,我正和生产队的社员们一块在村边的地里挖洋芋,邮递员送来了印着西北大学落款的信件。那是我报考的第一志愿。
忘不了1978年10月5日那一天,我背着简单的行李走进了西北大学的西大门,找到中文系办公楼。就这样,我作为商洛考入西大中文系的两名学生之一,最早来到了迫切向往的神圣校园。
——摘自《命运的转折点》刘少鸿
1978年的高考时间好像是7月20、21、22日三天。那几天,每天早上,让刚结婚不到半年的妻子煮一碗摊饼(不用油烙成的薄饼,切成细条加水煮熟,放点白糖),吃过饭后骑自行车到距家约7千米的汉中县城三中考场参加考试。每天上午8点至10点一场,下午两点半到四点半一场。每天上午考完,便到三中校门附近的高家巷口甜食店喝碗醪糟,吃块饼子。第一天中午回到三中校园树底下的石凳上躺了一会儿,第二天是在青年路小学一个亲戚那里歇息了一个来小时,随后进考场参加下午的考试。下午考完后又骑自行车回家。因每场考完自我感觉考得还可以,心情舒畅,便把自行车一放,到家门口的汉江里去游泳、洗澡。那时的汉江水非常清,水底是沙子,脚踩下去很舒服,游得很畅快。天黑之后回家,晚上美美睡一觉,第二天再骑车往返县城考场。
—— 摘自《难忘的1978》刘清河
1977的考生既有“高六六”的,也有在校高中生,有的已30多岁,有的才十六七岁。十几届学生同时参加高考,这也是我国高考史上空前的奇观。春节后几天,我给厂里打电话得知,西北大学给我寄来了入学通知书,我被录取到中文专业。此前,我哥哥已收到西北大学中文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我们兄弟二人成了同一所大学同一专业的同班同学。我妹妹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专业录取,我姐姐也被一所中专录取。兄弟姐妹四人同时参加高考而且都被录取,这在当地还是很轰动的,《陕西日报》曾对此事作过专门报道。1978年2月,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在经历了插队劳动、工厂工作六七年之后,乘着恢复高考的东风,跨入了西北大学校门。
—— 摘自《七七年高考:一个终身难忘的记忆》杨德生
在1978年全国第一次统一命题高考时,我之所以能以336.8分(语政、史地数5门课,每门课均为百分制,外语那年是参考分,未计人总分)的总成绩考上重点大学——西北大学,是因为数学和地理给我帮了大忙,数学考了63.8分,地理考了77分。我所在的雨金中学当年考上了30名大学生,其中本科27名,专科3名,成了全临潼县第一名并被县教育局授予了锦旗。我考了全校文科第一名,成为我们村(自然村)高考制度恢复后第一个大学生。我清楚地记得父亲从大队取回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中午,一进门就大声喊道:“计娃考上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在我的影响、带动下,我们村(自然村)这40年先后考上了30多名大学生,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村。
回想起这段历史我深感,成功是以努力作为基础、以付出作为代价、以天时地利人和作为机缘的。努力、付出才有可能成功,而不努力、不付出,肯定不会成功。
——摘自《我的大学梦》马计生
刚入学分班,来自陕西不同市县的同学们组成了物理系82级甲班,为了纪念大家的相识和对未来的期盼,同学们在太白校区草坪合影留念。
四十年前的高考是在骄阳似火的七月进行的,参加完高考一个月左右收到了西北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个年代能被西北大学录取,我们深感荣幸。
带着青春的梦想和对知识的渴求,我踏入了文化积淀深厚的西北大学,开始了四年的学习生活。短短四年,母校给予我们坚实的数理基础、科学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动手能力,对此我们心存感恩!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看着母校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倍感自豪,昔日的同学们在不同的岗位回馈着母校对我们的培养,为社会贡献着各自的力量。
@邓周虎
1983年的7月7日、8日、9日是我的高考日,那时候很少有哪个同学由家长陪送高考的。
然而我很幸运,在我高中学习期间,我的班主任——薛伟老师一直对我寄予厚望,在我高考三天里,薛老师陪伴我左右,每门功课考前考后,他都会骑着自行车来接送我,安排我吃饭休息,对我特别的照顾。
薛老师是我的数学老师,我高中学习偏科严重,那个年代有一句顺口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很可笑我好像被顺口溜邪中一样,数理化一直保持优良成绩,不管我是考完语文及英语后的沮丧还是考完数理化后的得意,薛老师都不会直接问我“考得咋样”,总是告诫我“考完一门就放下一门,抓紧时间备战下一门。”就这样我在恩师的教导下,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现在虽然远离家乡,不能经常回去看望薛老师,但总是问候于日常!
@感恩前行
1995年的7月,四川泸州的气温难得的适宜,不冷不热,不干不湿,老师家长们都非常高兴,因为那时候的考场里没有空调。不过我还是带了必备良药风油精,热的时候、晕的时候就抹一点,整个教室都是风油精味。
因为模考了很多次,所以正式考试的时候一点都不紧张。坐在我周围的人,成绩看起来都不怎么样,每次我做完了试卷抬头看看周边,都发现他们还有大片大片的空白,令我惊叹不已。这个记忆一直保留在我的噩梦之中,只不过梦里做不出题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
因为关系好的两个同学的家离考场比较远,而我家就是考场街对面,所以她们俩中午都在我家里吃饭,还带着她们的爸爸妈妈。一到中午,我家里跟过年一样,摆上两桌,大家吃得乐乐呵呵,一连吃了两天。最后一天中午,她们要回自己家的时候,我们拉着手道别,有点想流泪。可能是想:以后我们还能在一起吗?
当天晚上,我们三个人约着,在长江边把我们高中三年的书信都烧掉了,整整烧了三个小时。有男同学写的,也有女同学写的。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为什么要烧掉这些信件,但是还清楚得记得,其中一个同学看着熊熊火焰,对着滚滚长江说了一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我们的高中时代,就在这把火中结束了。
@考古系大师姐
我是96级的高考生,一晃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那时候的理科的高考科目是语数外加上物理、化学,要考两天半,考完后自己对照领到的答案估分,根据估的原始分预计转换成的标准分填报志愿,不确定性很大。没有发达的网络,都靠学校通知,每天都有些焦虑,但总算结果是好的。
记得特别清楚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家子翻着报纸,列出各个学校的分数线,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由于父亲爱好无线电,所以选择的专业都是电子类,当时的西北大学在陕西招的学生最多,所以第一志愿报考了西北大学电子科学系,从此就和母校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从96年踏入西北大学开始,就没离开过母校,这里已经成为我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见证了学校发展的点点滴滴,见证了西大人的“公诚勤朴”,见证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朝气蓬勃。我衷心希望西北大学越来越好,也殷切希望有更多的优秀学子报考西北大学,让我们在西大共同成长!
@孟娜
我是2003年的高考毕业生,那年的高考是高考历史上不能绕过去的一年。
那一年高考第一次放在了六月份,那一年备考经历了非典疫情,那一年的理科数学据说非常难。
回想起来,那年的疫情并没有对我们产生太大的影响,只不过教室里多了消毒水的味道。那时候我们更在意的是能不能考上自己的心仪的大学。
决定报考西北大学的过程也是一段很浪漫的经历。等待填报志愿的日子了,有一天,我爸从西安办事回来,讲起他去了一所大学校园,里面有非常大的草坪,很多学生在那里学习。对于当时痴迷校园民谣的我来说,一瞬间就被击中了心房,白衣飘飘的学生和绿色的大草坪,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学校呀。所以,没有丝毫犹豫,西北大学就成了我的目标院校。
高考让我遇到了西大,百年西大给了我走入社会的底气。每每回忆起这段青春的经历,嘴角都会不自觉的上扬起来。
@张思
和来自天南海北的考生不一样,在我高中补习的岁月里,我不知道大学长得是什么样子,或许是一排排平房,或许有更多一点校舍。因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们的中学校舍是由一排排老旧而整洁的平房组成,再加上一堵不低的土围墙。当年,也缺乏想象的素材。
我是1992年的高考毕业生。经历了7、8、9三日的拼搏,翻过了秦岭,考进了西大。记得那三天比较凉爽,可能是因为前几天一场大暴雨的缘故。
考进了西大,入学差不多一个月遇上了校庆,校园被装扮一新,喷泉、霓虹灯,还有整洁的教学楼,这才给我脑海里烙印了大学应有的样子。今年是西北大学120周年华诞,部分学科的研究水平已跨入了世界前列,西北大学迈出的仍然是稳健而刚毅的步伐。毕业整整26年了,我依然深爱着我心仪的大学,直到永远!
@山窝窝考生
拼搏
堆得高高的试卷
翻旧了的书本
家和学校之间两点一线的循环往复
那一段拼搏的岁月
绘出我们最靓丽的青春色彩
在最美的年纪,为最初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高考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时刻,我到现在都依稀记得那个晚自习写数学卷子困得不行但还要掐醒自己的场景、听到高考延迟的时候又喜又烦的心情,也记得模考没考好在操场奔跑的自己,高考是我记忆中最美最努力的日子,我将永远感谢那时不放弃的自己,也感谢我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希望未来的我们也都能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做更好的自己。
@小麦
高考前每一个同学都把自己的梦想折成千纸鹤粘在了板报上,倒计时板上的日子一天天减少,直至归零,小小的千纸鹤也各奔东西了。可能已经想不起千纸鹤上都写了什么,也不知道同学们当时的梦想有没有实现,但我的“甜甜子号”永远承载着高三时那份敢拼敢闯的朝气与冲劲。
@迷糊兔
临近高考时我基本每天会在凌晨两三点或三四点醒来好多次,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要学的东西太多了,醒得太早又不敢再睡着,就起床去背知识点。冬天太阳还未升起,空气格外寒冷,我从宿舍一路跑到教室,鼻腔里是刺骨的寒气,脸冻得通红,不知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人生中总有一些时候需要我们去拼尽全力,总会在孤独的时候遇见不同的风景。
@一名平平无奇的学生
经年的期待,不变的关怀
是东风化雨之情,也是春泥护花之意
让我们带上穿行世界的力量
盛行千里,不忘恩师
这份信附在高三最后一次文综考试卷的最后一页,高中生涯即将结束的不安和大学生活即将开启的迷茫,在那一瞬间好像都被治愈了。正如信中所说,“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
@甜兔香香子
高考倒计时七天时,班主任送给我们的爱心贴纸~
@阿花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的安排是拍毕业照,别的班都在操场上合影聊天,我们班在教室里上政治课,真的是很难忘的回忆了。我们班主任总是想让我们多学一点,抓紧最后的时间也想让我们多考几分,虽然当时的大家都在抱怨,但还是认认真真听完了整张卷子。我们知道,这是我们六十岁的班主任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节课了,也是我们十七岁高中时代的最后一节课了。感谢您带着我们一路过关斩将,跨过高考这道难关,如果可以,好想再听一节您的课。
@噗噗爱吃蜂蜜罐头
第一天高考的时候粗心的我忘记拿手表,发现的时候马上要进考场了,考场又没有钟表,情急之下我只好找到了班导,班导知道后马上把她的手表借给我戴了一整天,进考场前她还耐心地安慰了我,现在回忆起来仍然觉得感激。
@LAINTAY
青春本就是马不停蹄的错过和相遇
那些温柔的回忆和恰到好处的浪漫
以高考为笔墨
写进我们的青春纪念册
明天到教室就是新的故事了。
@赴野
◆ ◆ ◆ ◆ ◆
毕业典礼快结束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合影留念,突然大家的身影被一束光投射在草坪上,回过头发现是学校悄悄给我们准备了一场盛大的烟花。
@根号二班
◆ ◆ ◆ ◆ ◆
去年离高考还有7天的时候,记得那是个星期天,我带着相机早早地回到了学校,在教室里拍了一张,整个教室没有人,大家的课本占满了书桌,这是高考前的宁静........
@kristella
◆ ◆ ◆ ◆ ◆
高考前最后一次大扫除,像是打扫自己三年的青春。
@阿花
◆ ◆ ◆ ◆ ◆
在初秋的艳阳里相遇,在初夏的微雨中离开。
@小波
同
行我在追光,也在与光同行
那段又苦又累拼尽全力的日子
从来不是孤身一人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希望下一次再见,可以鲜活又明亮
最爱课间结伴跑去小卖部;最爱拉着朋友在十分钟的课间吹晚风、看晚霞、星星和月亮;最爱在班主任进班自习前悄悄多唱几首歌;最爱听老师在课上唠嗑……那个时候觉得课上打的几分钟盹特别解困,觉得学校生活充实快乐而又心力交瘁,觉得身边的朋友会一直在一起,觉得前途光明未来可期。
@VV
朋友用胶卷相机帮我“摆拍”的照片,我还能清楚地想起来我们的对话。然后闪光灯一开,我们就到了现在。
@没有标签
高考前姐姐连夜给我绣了一个学业御守,拿着它上考场就好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即便是上了大学也一直带在身旁。我知道,我的每一分成绩,都离不开家人的陪伴。
@苏宝宝睡了
我记得高考第一天结束的时候,妈妈说有很多人给孩子买花,我说不用买没什么意义。但是等我全部都考完爸爸妈妈来接我的时候,也给我买了一大束向日葵,寓意“一举夺魁”。收到花很惊喜,甚至到目前为止都觉得那是我这么多年以来看到过最好看的一束花。妈妈说,别人家小孩有的,我家小孩也得有,浪漫至死不渝啊。
@Laura
岁月缓缓流淌
路无险阻,前途有光
祝各位考生
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期待九月的相遇
在西大讲述你的高考故事
——1954年——
西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局下发通知,西北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为“西安师范学院”。同年 8月21日,西安师范学院正式宣布成立。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图文素材来自西大师生及校友
感谢大家的积极投稿!
素材收集/ 高文卓 文&编/ 盖立杰 赵婧怡
编校/ 朱悦 责编/ 魏梦鸽
为高考学子加油!